2023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测评与培养路径研究》开题论证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郭维华发布时间:2023-12-18浏览次数:131

20231210日,由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王太军副教授主持的2023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测评与培养路径研究》开题论证会通过在线方式召开。

参加此次开题论证会的专家有:西南大学廖伯琴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张红洋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傅敏教授、西北师范大学赵晓霞教授和兰州教育研究所正高级教师孙志刚老师,由本次论证会主席廖伯琴教授组织开题论证工作。

论证会开始,王太军副教授首先向在线参会师生介绍开题论证会的各位评委专家,感谢各位评委专家莅临指导。接着,课题负责人王太军副教授向开题评审专家组汇报课题开题工作,详细介绍“初中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测评与培养路径研究”的各项内容,分别从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进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以此回答进行该课题的原因、课题实施准备工作以及课题如何开展等几方面问题。

听完王太军副教授开题报告后,各位论证会评审专家首先祝贺该课题立项,并肯定了该课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张红洋教授指出该选题以中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为主题,立意为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探索本土经验,具有较强的时代感,选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并对该课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第一,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和跨学科实践活动任务有机结合,“虚实结合”将助力在实际操作中降低跨学科实践的一些风险因素;第二,对跨学科实践能力的内涵梳理要进一步深入;第三,建议在模型建构时提出一种鲜明的新模型,引领研究的后续稳步开展;第四,跨学科实践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远景,建议从不同学科背景、不同领域出发去考虑,需要有个体的经验取向和宏观的课程视域。

傅敏教授肯定了课题选题价值,认为王太军副教授前期的工作准备非常充分,总体思路清晰,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有全面的认知,课题研究操作性强。同时提出了几方面的优化建议,一是在后续研究中加强跨学科实践能力内涵与核心要素构成的学理性分析,在理论与逻辑方面能够进一步优化;二是后续研究展开的活动载体是基于学科逻辑还是经验逻辑,关系到跨学科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问题,可进一步思考;三是基于现实实践环境和条件,中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某一学科教师还是由学科教师团队来完成?还是由其他交叉指导团队实现?有没有操作性较强的方式,这可能是后续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赵晓霞教授从人文学科跨学科学习和自然科学类学科跨学科学习的共性、区别角度阐述了跨学科学习的立足点、应然要求与实然基础。同时指出跨学科实践在开展当中要从学科背景出发,对目前实际研究展开的问题进行适当的领域区分,研究过程中,除调查方法外可采用案例追踪的方法来深度探寻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共同体进行跨学科实践中的新模式、新途径。

孙志刚老师肯定了课题选题价值,认为跨学科实践研究契合当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热点方向和“教育、科技、人才三者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开题报告论述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研究方案可行,并就跨学科实践与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的异同等论述可以在开题报告中建议开题报告中进一步明晰,同时可关注STEMSTEAM教育元素与跨学科实践的联系。

接下来,廖伯琴教授对课题开题作了总结发言。第一,跨学科实践现在的确是一个热点问题,目前课程改革、一线教师和学术界都很关注跨学科实践,包括新修订的教科书中都融入了大量跨学科实践相关内容。但跨学科实践究竟怎样才能做得好?才能实现课程标准中期望的育人目标?而且还要能持续下去,这是一个特别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来回答的问题,从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而言,对跨学科实践的系统设计需要一个长远的考虑所以王太军副教授的课题选题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长远意义。第二,从理论层面进一步深入挖掘跨学科实践的内涵,同时深入探索跨学科实践能力的要素结构和评价指标,是该课题最为核心的研究任务,体现跨学科实践能力的独特价值,需要深入的学理研究;第三,能够清晰探索中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这是该课题的实践价值所在,但也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它是建立在清晰的跨学科实践能力要素结构基础上,希望该课题研究稳步扎实推进;第四,明确本研究项目的内涵和外延,哪些是本项目的要做的事,哪些是以后拓展项目可以做的事情,希望接下来课题负责人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与课题负责人研究兴趣、实践优势等结合起来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最后,课题负责人王太军副教授对各位开题评委专家在线建议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课题组会认真采纳吸收各位论证评委专家的指导建议,完善开题报告,优化研究内容,力争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Baidu
sogou